2020年9月8日,习近平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颁授勋章奖章
国庆日,也是中秋节。特别的日子,似乎更容易勾起深沉的民族记忆。
2020年,苦难交织辉煌,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激荡在每个中华儿女心间。
那是从悲怆中走来的自豪,也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一种选择
5月24日,北京。
“我提出,湖北代表团一定得来一下。你们是湖北6000万人民的代表,我要看望一下大家。”2020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特意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
就在3月10日,总书记专程来到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真诚点赞:“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
2020年上半年,疫情防控成为我国的“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它像一场大考,考出了家的团结、国的凝聚和每个人的责任。
2020年3月23日,武汉市第一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在武汉天河机场为广东第14批援鄂医疗队送行
“这个国家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母亲的一句话让黄恒这个年轻人主动请缨,疫情期间成为一个社区的临时负责人,和其他400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一起,织密全国65万个社区防控网。
邱海波,国内第一位重症医学博士,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今年以来辗转多地,奔忙战斗在抗疫一线已整整185天。他说:“病人需要我,我就到那里去,奔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向前冲。”
苏州的袁传伟一个人扛起一整条生产线,咬牙坚持16天,生产完成200套消毒设备。但他并未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家都是在一起的,心连心”。
…………
武汉、舒兰、北京、乌鲁木齐、大连……无论哪座城市发生疫情,世界都看到了中华儿女聚涓滴之力,护山河无恙。
习近平总书记感叹:“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一份敬意
3月初,一个乍暖还寒的日子,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飞赴武汉。
在火神山医院与医务人员代表视频连线时,他深情地说:“你们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我看不到你们的真实面貌。但是,你们在我心目中都是最可爱的人!”
医务人员、部队官兵、社区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志愿者……至暗时刻,是他们带来了光亮和希望。他们身份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战“疫”者。
9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一场以国家的名义致敬战“疫”者的表彰大会吸引世界目光。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那一天,无数细节让人动容。
陈薇一身戎装,走上前郑重地行了个军礼。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为军队立了功!”
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步履蹒跚但步伐坚定有力,一步、两步、三步……总书记关切地说:“保重身体!把身体养好。”
为出席这次大会,张伯礼特意在胸前佩戴了一枚党徽。人们称他是英雄,可这位把胆留在前线、与武汉“肝胆相照”的医生却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该做的普通事。
会前,总书记问钟南山:“身体还好吧?”
“好!”这位84岁的老人接着说,“我还要向您请战,继续在呼吸系统疾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上为祖国贡献力量,不负国家给予的重托。”
寥寥数语,让人动容。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为人民而战,靠人民而胜。
“我们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句话,道出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一次新生
9月27日,武汉。
4万面五星红旗挂上街头,迎风飘扬。
一幅幅照片立刻刷屏,有人感慨:“看到红色的国旗,就好像看到英雄用鲜血在守卫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城市。”
2020年9月27日,武汉长江大桥上挂满国旗巍巍黄鹤楼,见证了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也见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命运与前途的决然捍卫。
“今年以来,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挑战,中国脱贫攻坚的步伐继续推进。到年底,中国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不但是中国自己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对人类、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卓越贡献。”世界看见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心和努力。
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一份亮眼的“半年报”勾勒出中国经济“v”形反弹的曲线。
“中国的增长机器再次像新冠疫情前那样轰鸣起来。”有外媒给出极高评价,“没有其他哪个大国能做到这一点。”
渡尽劫波,重启新生。今天的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涌动着不竭的生机与活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坚信,在这样一个特别之年写下不朽篇章的中华儿女,也必将在前进道路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吉翔】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
(2020年10月1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10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主席先生,
各位同事:
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25周年,促进性别平等,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我对此感到高兴,预祝本次高级别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我们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女性医务人员、疾控人员、科技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不畏艰险、日夜奋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保护生命、拯救生命的壮丽诗篇。我们要为她们点赞。
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紧要的时刻,来自中国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中,三分之二是女性。有一位来自广东省的小护士还不满20岁。记者问她,你还是一个孩子,还需要别人帮助。她回答说,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这段对话感动了整个中国!正是成千上万这样的中国女性,白衣执甲,逆行而上,以勇气和辛劳诠释了医者仁心,用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
主席先生!
25年来,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精神不断催生积极变化。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半边天”作用日益彰显,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已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对各国生产生活、就业民生带来了严重冲击,妇女面临更大挑战。正如古特雷斯秘书长所言,过去几十年性别平等领域取得的成果正面临退步风险。在我们抗击疫情和推动经济社会复苏进程中,尤其要关注妇女特殊需要,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主张:
第一,帮助妇女摆脱疫情影响。要关注一线女性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社会心理需求、工作环境。我们要把保障妇女和女童权益置于公共卫生和复工复产计划重要地位,特别是拓宽妇女就业渠道,打击侵犯妇女权益的行为。我们要强化社会服务,优先保障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格外关心贫困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群体,为她们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第二,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这次疫情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提供了深刻反思、重塑未来的机遇。世界的发展需要进入更加平等、包容、可持续的轨道,妇女事业是衡量的重要标尺。保障妇女权益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要以疫后恢复为契机,为妇女参政提供新机遇,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水平。我们要消除针对妇女的偏见、歧视、暴力,让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
第三,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在21世纪的今天,开创美好生活离不开妇女事业全面进步,也需要广大妇女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妇女权益,靠发展改善妇女民生,实现妇女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我们要扫清障碍、营造环境,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妇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她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和帮助妇女享有出彩的人生。
第四,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妇女事业发展离不开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发挥联合国的重要协调作用。我们支持联合国把妇女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在消除暴力、歧视、贫困等老问题上加大投入,在解决性别数字鸿沟等新挑战上有所作为,使妇女目标成为2030年议程的早期收获。我们也支持提高妇女在联合国系统中的代表性。联合国妇女署要丰富性别平等工具箱,完善全球妇女发展路线图。
各位同事!
男女平等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基本消除义务教育性别差距,全社会就业人员女性占比超过四成,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更是超过一半。
5年前,我倡议召开了全球妇女峰会,提出了一系列全球合作倡议,已经得到全面落实。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全球妇女事业支持力度。未来5年内,中国将再向联合国妇女署提供1000万美元捐款。中国将继续设立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支持全球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中国倡议在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
主席先生!
建设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打造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让我们继续携手努力,加快实现性别平等、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
谢谢。
【编辑:吉翔】